"黐手" 與 "朝形、追形、子午線"
徐尚田


黐手是練習詠春拳搏擊技巧的主要課程。歷代相傳,練習黐手時的要點為:朝形、追形及對正子午線。

其實,不論是人類或任何一種動物,在單對單搏鬥時,均自然地面對面,相等於採用朝形、追形及對正子午線的備戰形態。這是本能架式,按理不必視為要點地歷代相傳。這是否另有含義,值得研究和討論。

詠春拳之著重朝形、追形及對正子午線,並不是單從字面解釋的面對面、及對正對方中線 (子午線) 那樣簡單,其實暗藏著意識技巧,以求發揮自動防守和有效的反擊招式,並加快反應的速度,成為發揮搏擊潛能的有效方法。朝形、追形及對正子午線,再配合意念的推動和念力的灌輸,就產生奧妙神奇的搏擊技巧。

要了解這種搏擊技巧,首先要理解詠春拳法的中線理論。

首先分析「小念頭」的站立姿態:雙足指向中線,已令足尖、膝關節朝向中線,這是雙足朝形的基本形態;手法中之攤、膀、伏,也是朝向中線。手、足形態相配合,將整個人整體形成立體三角形朝向中線,而三角形之前角尖朝向對方中線,配合身體向前推進,便是整體重量的凝聚點。以此形狀與對手接觸,便產生了打尖、逼破、排擠能力,也就是經常說及佔了內門,逼破了對手的防衛,使對手中門大開,落於不利之形態。

再看朝形、追形和對正子午線的關係,其實是同一道理。

1. 朝形:── 以正面向正對方。
2. 追形:── 遇到對方向左或向右方移動時,自己也隨著對方移動的位置朝向對方中線,因此而稱作追形。
3. 子午線:── 指人體的中線。(子午線用意廣泛,風水學上常用,在地理上南北回歸線也有稱為子午線。) 子午就是中線的統稱。

如能掌握朝形、追形、對正子午線的技巧,大概可做到以下幾種反應:

1. 匯聚整體力量
2. 四肢具備如箭在弦的備戰狀態
3. 潛藏吸收外來壓力的本能和反彈能力
4. 有自動反擊和自動防守的能力

上述四項反應,包涵著奧妙的隱藏力量,也是很難以筆墨來形容和解釋,因此必須在講座上親自示範,令聽講者能親自感受。

 

Copyright ©2001 Wing Chun Kuen by Chu Shong Tin,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屬徐尚田師傅所有,不得轉載